随着中秋和国庆的临近,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有一种健康隐患需要我们警惕——痛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副主任医师张建瑜指出,对于尿酸高的人来说,节日期间的饮酒和丰盛饮食很容易诱发痛风。
痛风,这个看似陌生的词汇,实则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疾病,尤其对于男性而言。据统计,临床上95%的痛风患者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大多在40岁以后。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痛风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甚至三十多岁的患者也屡见不鲜。
张建瑜医生告诉我们,原发性痛风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20%的患者有家族史。除了这一遗传因素,体内嘌呤代谢的障碍也是导致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当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食物后,尿酸水平会迅速上升,容易在关节等组织中产生结晶,从而引发急性痛风发作。
痛风的发作常常毫无预兆,可能在饱餐、过度疲劳、关节受损或受冷受潮等诱因下突然发生。一夜之间,关节可能变得红热肿痛,如同被“咬”一般,许多患者甚至会在半夜被疼痛唤醒。如果不加以治疗,痛风的发作间隔将逐渐缩短,而发作期则会逐渐延长。痛风的病情会逐步恶化,可能引发痛风石、关节畸形、尿路结石乃至肾功能不全等重大疾病。
在痛风急性发作时,患者和某些非专科医生常误认为应立刻服用降尿酸药物,但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张建瑜医生强调,痛风的表面现象只是冰山一角,体内的尿酸过高才是疾病的根本。治疗痛风应先治标后治本,先止痛再降尿酸。在急性期,医生通常会使用足量非甾体抗炎药、小剂量秋水仙碱、适量糖皮质激素等,以迅速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或者采取关节冰敷的方式来缓解疼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痛风患者应该如何应对呢?张建瑜医生提醒,即使在非发作期,患者仍需要接受治疗,进行尿酸检查和治疗。采用低热能膳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浓肉汤。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蛋类、奶制品等含嘌呤较少的食物是更好的选择。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因为酒类会导致血清尿酸值上升,尤其是啤酒与酒类混合饮用,对痛风患者来说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患者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以利于尿酸排出。
痛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尤其在节日期间更要警惕。通过理解痛风的成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注意饮食控制,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痛风的发作及其可能的并发症。让我们在欢乐的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