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于医学相关新闻事件的高度关注,本版特设“第一时间”栏目。该栏目诚邀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共同就这些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入,以增进互动,丰富读者的医学知识。
近日,四川省内江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车祸事件。在这起事件中,“二次死亡”的疑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死者”在车祸现场被宣布死亡后送往殡仪馆冷藏,却在五小时后被发现仍存生机,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目前,当事医生已被停职接受调查。这一事件引起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追踪报道。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专家指出,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事件的真相尚未完全揭开。对于急诊抢救而言,立场不同,观点自然各异。但据常规流程来看,“120”医生在抢救现场若通过心电图确认患者心脏停跳,是有权宣布患者死亡的。当时现场若只有一位医生处理,面对多位伤员急需救治的情况,选择优先救治活着的伤员是符合急救原则的。也有人会认为即便患者看似已无生命迹象,也应当进行复苏尝试。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复苏是有效的,但如果患者颅脑损伤严重,即使复苏成功的机会也相当渺茫。
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急诊医生应当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保持清晰的头脑,冷静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尽可能地减少失误的发生。在此次事件中,张威医生(华北煤炭医学院神经外科)在对患者张某的抢救过程中未能准确辨别出患者的“假死”状态,过早地宣布了死亡,这无疑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痛。张医生的失误在于未能按照诊疗规范操作,在判定患者失去生命体征后没有再进行至少30分钟的抢救。
在讨论此次事件时,我们也应理性地看到其中的复杂因素。张医生在抢救过程中可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伤员的情况也许正是她做出错误判断的原因之一。我们也要认识到,死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临床死亡与细胞死亡之间存在差异。在临床死亡阶段,患者仍有复苏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在判断患者死亡后还需要继续抢救30分钟的原因。但遗憾的是,一些医生在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
梁医生(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指出,伤者死而复生的案例说明张医生在判断患者死亡时的失误是无可争议的。我们不能因此就扣上“责任心不强”、“医德败坏”的帽子。医生也是人,他们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出现各种失误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判断医生的失误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医疗体系的完善和提升医生的业务水平。
针对此次“二次死亡”事件,我们希望通过讨论理清思路,医生技术失误与复杂原因之间的关联。我们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发表看法,共同推动“120”救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我们也希望医生们在面对类似事件时能够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