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应用:从政策走向实践
2012年,被誉为“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和引导进入了新的阶段。两年过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临床应用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大医院前后对比:规范使用已显成效
回顾过去,媒体上频繁出现的抗生素滥用现象令人忧心。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高级别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已经相对规范,这些区域的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本就较为严格。在“最严限抗令”及相关制度的实施下,这些医院的变化并不明显,因为他们早已走在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前列。
例如,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的樊再雯副主任医师介绍,他们的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管理。不仅有定期的药物知识培训,还有专人监督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采取措施。这样的措施在大部分***医院都很常见,确保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患者与医生的双重挑战:用药观念与沟通压力
尽管医院的管理措施在逐步加强,但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依然有待提高。记者采访中发现,许多患者存在误区,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普通的小病都能吃。这种观念的存在,让医生们倍感压力。
面对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却坚持要求开抗生素的患者,医生们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科普宣教。樊再雯大夫提到,医生需要向患者解释为何需要抗生素、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以及不恰当使用的后果等。但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医生不仅要进行科普教育,更要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
中医与抗菌药物的协同:未来的方向
面对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成为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一个途径。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其在防治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和治疗,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医疗机构、患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抗菌药物的规范、科学、合理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保障人民的健康。
未来展望:政策、科技与沟通的融合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政策的引导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将有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来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管和评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为人民的健康贡献我们的力量。张纾难大夫观察到,国外的感冒患者更易接受医生的建议,如多喝水、多休息,而不用药。但在国内,这一建议常因患者的不信任而被误解。这不仅考验着医生的沟通原则,也反映了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差异。
在医疗实践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在于患者的依从性。遵循医生的指导,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听取医生的建议,避免随意购药,并积累抗生素使用的知识,是从个人层面避免药物滥用的有效途径。
中医药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潜力。从长远来看,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走向合理和科学是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中医药的优势不容忽视。
中医药在感染和传染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已经得到实践验证。在“非典”和“禽流感”等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汤药外,还有中成药、注射剂等多样剂型,如板蓝根冲剂、感冒清热冲剂、银翘解毒片等都具有抗菌作用。
临床数据显示,对于轻微感染的患者,完全可以使用中药恢复健康,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必须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配合中药可以缩短疗程、降低使用量。在实际医疗中,当遇到坚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时,医生有时会选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这既能避免西药抗菌药物的滥用,也能保障患者的合理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家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不断加强,但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仍需得到更多关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医药领域的健康发展。
社区和媒体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科普宣传、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信任,从而促进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也需要、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多方的支持和投入,挖掘其潜力,为公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张纾难大夫的观察揭示了医生面临的挑战和患者的依从性差异,也凸显了中医药在抗感染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潜力。在推动医药领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加强相关研究和投入,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