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令人关注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在中国出现了。这一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早在2012年9月就已进入人们的视野。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沙特,随后在中东其他国家及欧洲等地区逐渐蔓延,如今,韩国也报告了病例,并引发了进一步的传播。
专家们对MERS的传播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是已知的两大途径。目前尚未有证据证明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但在骆驼奶中已检测到MERS病毒的存在。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该病的潜伏期为7至14天。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在与病例密切接触的家人和医护人员中,有限的人传人现象已经发生。病毒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被认为不大。尽管如此,由于国际交往的频繁,出现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依然存在。
在应对这一新型病毒挑战方面,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中东呼吸综合症病例的监测系统,并掌握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近年来,北京市每年都会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演练,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北京市疾控中心向公众发出提醒。目前,对于中东呼吸综合症,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和疫苗。了解该病的基本知识并做好预防是公众的关键任务。特别是对于那些计划前往中东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或近期有疫情发生国家(如韩国)的公众,更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在人群中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应尽量避免,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对于个人而言,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患病期间,应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若必须接触,应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并将污染的纸巾妥善弃置。完成这些动作后,务必彻底洗手。
对于入境时存在急性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病情,并配合卫生检疫部门开展调查和医学检查。
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一疫情的动态,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共同抗击病毒的侵袭。我们也要关注相关新闻推荐的其他重要信息,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