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政策详解
一、年假天数标准
员工工龄不同,年假天数也有所不同。具体标准如下:
1. 工龄1-10年,年假为5天。
2. 工龄10-20年,年假为10天。
3. 工龄20年以上,年假为15天。
这里的工龄是累计的,包括在不同单位的工作时间,需要提供社保记录证明。
二、关键规则阐述
1. 跨年安排:年假原则上不跨年使用,但单位因生产需要并得到职工的书面同意,可以顺延至次年3月31日前使用,仅限1个年度。
2. 未休补偿:如果是单位原因导致员工未休年假,需按3倍日工资支付补偿(含正常工资)。如果员工个人书面放弃休年假,则只支付正常工资。补偿计算公式为:未休天数 × (月工资 ÷ 21.75) × 3。
三、企业违法情形及员工维权方法
1. 单方面清零:法院认定“过期作废”条款无效,员工需支付3倍补偿。
2. 强制抵扣事假:年假与事假性质不同,禁止相互抵扣。
3. 离职未结算:员工离职时,需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未休天数进行补偿。
四、2024年特别说明
2024年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为11天(春节8天等),与年假分开计算。而2025年的新规将法定节假日增至13天(春节、劳动节各增1天),但这并不影响2024年的年假规则。
员工在维权时,需保存考勤记录、工资流水等证据,如果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劳动仲裁委申请维权,时效期限为1年。
了解并明确年假政策,既是对员工休息权的保障,也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必需。希望每位员工都能得到应有的年假,享受应有的休息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