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满族人由来与胡化现象:你不知道的满化历程
尽管中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其中中***化在大部分时间占据绝对优势,但在历史的低谷时期,汉地却被胡人占据,出现了一种独特的胡化现象。这一现象贯穿各个朝代,清朝女真人的统治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清朝是以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为基础,最终入关夺得天下的。这八旗制度的构成除了女真人本身,还融合了大量的汉军和汉姓人士。这些人士有的是被编入八旗的汉军,有的是随旗投靠的汉奸,他们的来源五花八门。他们随着清朝的统治,开始被称为旗人。
站在满清的立场看,他们对中国的统治极为成功,不仅打破了胡人无百年之运的诅咒,统治中国近300年,还始终牢牢控制着政权。但与此由于汉文化的先进性和包容性,大量的八旗子弟开始逐渐汉化。他们的姓名也开始采用汉人的命名方式。尽管乾隆皇帝曾试图禁止这种行为,但这种满人汉化的趋势却愈演愈烈。
在这股汉化潮流中,部分八旗人士的选择却令人惊讶。他们没有像祖先那样保持原有的民族文化特点,反而出现了满化的倾向。例如吉林的常氏家族,作为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后代,在清朝之初入旗后迅速出现满化特点。他们的名字从常氏子孙的姓名与汉人完全不同,出现了如“七十”、“二格”等名字,后来更是完全满化,出现了南珠勒、阿库哩等名字,完全看不出汉人的起名特点。他们不仅名字满化,生活习惯和习俗也竭力向满文化靠拢。甚至在清朝灭亡后国家登记民族时,他们选择登记为满族而非汉族。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满化这个现象呢?主要是这些满化的家族在八旗制度内获得了大量的特权。八旗入关后,清廷对八旗极为倚重,给予八旗子弟大量特权。这些特权包括铁杆庄稼制度以及更容易为官的机会等。而这些在旗的人还面临一个担忧:他们并不是女真族人,在八旗内部是二等公民,一旦被出旗,这些特权将彻底失去。为了保住这些特权,他们选择极力向满洲靠拢,最终导致家族的彻底满化。
至于胡化的长相区别,其实并没有固定的特征。胡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历史变迁中文化融合与演化的结果。有人说满化,主要是因为这些家族为了保持或获取特权,在文化、习俗上与满族更为接近,以此来强化自己在八旗制度内的身份认同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