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报道,日期为3月22日,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消息透露,国家网信办联合工信部、公安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近联合发布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该规定是为了解决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旨在保护公民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APP广泛普及,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些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甚至通过捆绑服务的方式强制用户授权,拒绝授权则无法使用基本功能。这种现状引起了广大用户的担忧和不满。为此,四部门联手出台了这一规定。
这一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的范围。例如,地图导航类APP的基本功能服务为定位和导航,必要个人信息为位置信息、出发地和到达地;即时通信类APP则需要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以确保用户间的网络通信。
规定特别指出,任何在移动智能终端上运行的APP,无论是预置的还是下载安装的应用软件,以及基于应用软件开放平台接口开发的小程序,都必须遵守这一规定。同时强调,必要个人信息是指保障APP基本功能服务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个人信息。这意味着,缺少这些必要信息,APP就无法实现其基本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必要个人信息主要针对消费侧用户,不包括服务供给侧用户。
这项规定自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的违反规定的行为,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这不仅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加了一道锁,也为APP开发者和运营商设置了行为规范,为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无疑,这一规定的出台是监管部门对公众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的积极回应。对于广大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好消息。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拒绝提供过多个人信息而无法使用APP基本功能。这也为APP开发者提醒,要合理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避免过度收集用户数据,以免引起公众反感和社会舆论的压力。